緊張和壓力是肩頸痠痛的原因。

全身肌肉裡從肩膀到額頭這塊「緊張三角洲(tension triangle)」,最會反應壓力,肌肉會戲劇性地反應心理壓力:皺眉、咬緊下巴、縮緊脖子以及肩膀聳起。

肌肉緊也會使血流趨緩,正常時,血流會因為活動而流動沖刷,一旦肌肉緊張,就形成缺氧,更堆積乳酸,肌肉裡的疼痛接收器同時偵測到肌肉變短以及乳酸堆積,就向大腦傳遞疼痛的訊號。

若疼痛持續3-6個月,就變成慢性疼痛。「約半數會慢性化,」鄭以人醫師說。

慢性疼痛讓大腦萎縮

7種造成造成肩頸痠痛的身體、情緒疾病

若因為長期勞損,也許你不只是肩頸痠痛,已經傷及頸椎或神經系統,造成頸椎間盤突出、骨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這時就一定要就醫。

■頸椎間盤突出

頸椎共有七節,支撐頭部、連結胸椎,頸椎的椎間盤因為年齡而失去彈性,加上長期擠壓磨損,導致頸椎間盤收窄或突出,壓迫到神經,引起疼痛。

頸椎間盤突出主要的症狀包括,脖子、肩膀、上背僵硬或疼痛,也會導致頭痛。有些人也會手麻無力或下肢僵硬。

■頸椎狹窄

隨著老化,頸椎的椎間盤失去彈性,椎骨間不再穩定,為了保持穩定,椎骨長骨刺,加上韌帶因為老化而肥厚,相形之下頸神經通過的神經孔就變得狹窄。症狀通常是頸部開始痠痛,後延伸到肩膀、手部、手指麻痛。

■骨關節炎

頸椎關節日趨退化,骨骼間相互摩擦,通常早上起床最不舒服,隨著活動而緩解,到了晚上又再痠痛,疼痛會延伸到頸部、肩胛骨中間。除了骨骼方面疾病,長期肩頸痠痛,也有可能是心理疾病作祟。

■憂鬱症

台灣的憂鬱患者高達將近七成(69.1%)在門診陳述部位和程度不等的疼痛,高過亞洲其他國家兩成。另一方面來看,慢性疼痛的病人也有半數最後會出現憂鬱症狀,形成一個圓。

部份抗憂鬱藥可止痛。病患在治療憂鬱症的同時,也增加大腦的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分泌,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壓抑痛覺傳遞。

■焦慮症

焦慮症幾乎要和肩頸痠痛畫上等號。焦慮症的人東擔心、西擔心,渾身緊繃。一旦遇到壓力,又會更痛,疼痛時又更不能處理壓力,小事也變成大事。抗憂鬱藥、短期的鎮定安眠藥對焦慮症引發的疼痛有效。

■身體化症

疼痛、吞嚥困難、噁心、腸胃不適等,許多部位不舒服,在生理上卻找不病因。這類病人會不斷求醫,不斷吃藥或開刀,造成身體上不必要的傷害。

■疼痛症

盛行率8.1%,也就是10個會有一個人會放大疼痛的感覺,非醫學可以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