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的爸爸、媽媽會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出生時乖巧可愛,自己的小孩頑皮又刁鑽?要不就是覺得自己家的小孩多愁善感,別人家的樂觀開朗。有的爸爸、媽媽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被罵嘻嘻哈哈的,別人家的孩子一被教訓,眼淚碼上稀哩嘩啦掉下來。

心理學家認為,這些表現根源於孩子的不同氣質。就像個性、自我意識一樣,氣質也屬於個性、心理的範疇,但它的表現是所有個性特徵中最為穩定和持久的。

 

每個人的氣質往往在出生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基本定性,但這不意味著一個人的氣質會一直如此。就像人的成長一樣,氣質也有一個由低階到高階不斷成長的發展過程,它們並不穩定,有時也不明顯,甚至會有很不成熟的幼稚感,經過後天影響,會漸漸的清晰或弱化。

對不同性格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可以強化他們先天氣質好的方面,弱化不好的方面。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氣質是教育孩子的線索,爸爸、媽媽可以分辨孩子的行為是不是因為氣質所造成,並根據他們的氣質,用合適的方式來教養。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因材施教了,同樣的問題,對於不同氣質的學生,孔子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

孔子先進第二十一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和冉有聽孔子講述仁義之道,問孔子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孔子告訴子路要聞而後行,告訴冉有要聞而即行。公西華在旁聽到很疑惑的問孔子:為什麼?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有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烈。」孔子知道,若讓子路聞而即行,恐怕子路還未盡孝道就殺身成仁了;而如果讓冉有聞而後行,他就會因為懦弱而順從別人做一些壞事。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氣質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而家庭教育也是一樣的。

如果孩子是個調皮鬼,爸媽就要想辦法轉化他調皮的方向,其實他也可以很專心、安靜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安靜,也可以根據他的興趣,讓他不僅安靜且可以機靈起來。

爸爸、媽媽不要總是用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將別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原封不動的搬過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根據孩子的氣質,給予適合的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ena 的頭像
    Arena

    arena點滴札記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