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孩子「客觀說法」是一種不帶批評又鼓勵邏輯思考的技巧,有時孩子只是需要多一些額外的訊息,讓他們可以自省,可以更正自己的行為。用溫和與公正的方式提供客觀的資訊,就是幫孩子獲得所需的能力,讓他們得以發自內心分析自己做的各種選擇,這也是一種非批評式的方式,幫助孩子啟動思考的引擎,讓他們想起遺忘的規則,例如:

★腳是屬於地板的,不是屬於桌子的。
★在我們班上,講話要先舉手。
★沒有帶安全帽去騎腳踏車是很不安全的。

下面的說法也能有效的再次提醒規則,例如:

★我們家奉行誠實不說謊。
★解決爭端,動口不動手。
★我們家重視實現承諾。

不過鬼靈精怪的孩子,總是能讓事情有出乎意料的發展。有次,巧真一家人開車到外面用餐,在路上,巧真就將這策略用在十歲的兒子身上,當時兒子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理由,動手打了妹妹。巧真冷靜的說:「我們家是要用說的,不能動手打人!」結果兒子竟然對妹妹罵髒話。巧真生氣的瞪著兒子,兒子一臉無辜的說;「媽,我只有動口,沒有動手。」對某些孩子來說,家長的用字遣詞要更清楚明白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