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家長表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最讓他們感到無奈的是,整天就是在催促孩子,「快一點」、「上學來不及了」、「趕不上車了」、「活動開始了」,這些聲音每天充斥在育兒的真實環境中,但孩子總是慢慢來,不動手,也不知道有沒有聽到,還相當的被動,非得要到大人生氣用吼的,孩子才會有一點點感覺,可是周而復始的情況,讓家長非常挫折!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一類的問題,但有可能是出自不同的原因,有些跟氣質、或發展有關,當然也有些跟教養有關。引導孩子時,要先會分析孩子的行為,對症下藥,才能擬定有效的教養策略!

 

★天生的氣質問題
氣質上屬於慢吞吞的孩子,通常不擅長規畫自己的身邊事物,有時候也比較沒有時間概念。對這類的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及包容,讓孩子對於日常生活的學習不挫折。

例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如果他動作很慢,我們可以具體的跟孩子說「你先收完房間的桌面,再把床上的娃娃收好,接下來我就來陪你!」,也可以適當的利用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要到了,避免他手忙腳亂。

如果孩子比較退縮內向,不敢動手去做,則可以讓孩子選擇他最想先處理的事情,切記不要對這類的孩子施加太多壓力,如一直問孩子「你為什麼還不做呢?」、「你到底在想什麼?」、「你有沒有聽到啊?」這些是孩子最害怕的語言!

★動作發展的問題
在臨床上,我們也常發現有些孩子的動作發展有些遲緩,導致動作慢吞吞的現象,但這卻不容易被家長們發現。例如肢體大動作發展慢,走路跑步的表現不好,耐力差,跟不上大人的腳步;動作及平衡的能力弱,上下樓梯慢吞吞;精細小動作發展差,穿衣穿鞋扣扣子,總是慢人家一拍!

還有一些孩子從塗鴉時期就不喜歡運筆,導致幼稚園大班及學齡時期的符號及文字讀寫有狀況,寫起功課來也是慢吞吞!這一類的孩子,長久下來,會受限於能力的發展不好,自己變得比較沒有自信。

我們會建議這些孩子進行一些兒童發展的綜合評估,讓醫學專業來協助孩子發展,教養問題才可能一勞永逸!

文/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宏哲
(本文出自Top945名人談教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