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受是透過學習而來的,是從父母、家人那邊學來的,它沒有對錯之別,也沒有道不道德的分別。例如:我今天有堆積如山的工作,我心裡很著急,但是大家都說著急是不對的,其實著急只是種感受,因人而異,沒有對與錯之別。穩健的人,就會慢條斯理的一件件做,性急的人可就一刻不能耽擱。

有些孩子從小家裡就是允許他做事慢慢來、慢工出細活,有些家庭要求做事要快,不能拖拉。而孩子的天性不同,有些個性本身就急、有些就慢,大人們要接納他們,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步調完成工作,不能說快一點就是對的,慢一點就是錯的。

如果有天孩子跟爸媽說:「隔壁大哥哥有一條好漂亮的小狗,你們都不買給我,改天他不在家,我要去把狗狗牽回來。」這時爸媽就緊張了,怎麼才三歲就想著要偷別人的東西!這樣的說法,就是給孩子加上罪名了,孩子還小,他不會分辨人我的界線,他根本就不懂什麼是偷人家東西,他只是單純覺得「好想要」,別人的東西我也可以拿過來用,因此不要在他還小的時候,就給他安上罪名。

感受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一般人都喜歡積極的心情:開心、快樂、分享、合作。不喜歡消極的心情:嫉妒、憤怒、害怕、擔心。害怕與高興在每個人身上都很自然的發生,有的人會說:「小蜘蛛有什麼好怕的!」但是有的人就是害怕呀!

孩子對於事情不清楚,就會感到不放心,爸媽要陪伴他那不放心的心情,還要告訴他:「這件事情你不了解,會有點擔心、有點害怕,但是媽媽知道,當我們認真去面對之後,找出解決的辦法,就沒什麼好害怕的。」當我們面對消極的情緒時,都以逃避的方式來處理,不去碰觸,那個害怕就會縈繞在我們心裡。

當我們小時候,都很喜歡幫老師做事情,幫忙發簿子、幫忙拿考卷….等,孩子的重點不是在於做這些事情,而是可以和大人在一起,喜歡和大人在一起。所以有時我們會誤會孩子,怎麼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他都要過來攪和一下,好像在搗蛋,其實他是好奇,喜歡靠近大人,想要和大人一起做事。

對孩子來說每件事情都是遊戲,孩子沒什麼人生經驗,不清楚什麼是危險的。摔跤也是需要學習的,太過溺愛子女的父母,不容許孩子犯錯或受傷,讓孩子連摔跤都不會,不知道跌倒要伸手車出去撐著,或者先保護頭。我們要幫助孩子面對一切遭遇與問題,不用去判斷對錯,去接納他可以害怕,可以生氣,可以哭泣,但是要引導他好好的將問題解決,而不是用逃避的方式,避免害怕、避免生氣,而問題還是在原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ena 的頭像
    Arena

    arena點滴札記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