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犯錯,爸爸、媽媽對待的方式也要跟著調整。0-2歲的孩子犯錯,爸媽最好不要則罰;2-5歲的孩子犯錯,爸媽要順其自然,清楚指出孩子的錯誤,多鼓勵和肯定好的地方;5-12歲的孩子犯錯時,爸媽要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讓孩子從錯誤中學得解決辦法,了解社會規則和承擔自己的責任;12-16歲的孩子犯錯,爸媽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分別對待。外向的孩子心理承受力比較強,可以直接指出他們所犯的錯誤,進而引入是非觀念;而對內向的孩子,口氣就要委婉慎重一點。

當然,孩子犯錯固然不好,但是如果他從來不犯錯,從小就是乖寶寶,那麼這可能就是教育最大的錯誤。孩子小的時候,該犯的錯誤沒有機會犯,到了不該犯的年紀才犯錯,這時候「補課」所得到的教訓往往比小時候高,那就得不償失了!比如,孩子在4-5歲沒有經歷當街小便得錯誤經驗,而到了18歲卻隨地便溺,這時就會被嘲笑沒教養。

 

所以爸媽不要苛責孩子的錯誤,正式在這些錯誤中,孩子才能有學習和成長,例如孩子可以在欺負別人或被別人欺負中,學會自我保護;在摔東西、傷害小動物中,學到憐憫、愛惜和承擔責任。

錯誤帶給孩子的成長是有心理依據的。心理學家發現,人類的孩子和哺乳動物小時候一樣,要在遊戲中預演攻擊與防禦、殘忍與仁慈、捕獲與逃避……這樣才能獲得生存的能力。

而那些一直受到貼身保護,得不到行為與情緒實踐時機的小孩子,長大後內心總有些不踏實,有時會以衝動的行為或異樣的舉動來補償那些小時候沒有經歷過的事。很多家長都會注意到這個現象,小時候自己的孩子明明是一個懂事又聽話的乖寶寶,怎麼長大後,卻讓人費心,整夜玩電腦遊戲、不回家,念他兩句,就頂嘴把大人氣到不行。其實很簡單,這些孩子小時候根本就沒有犯錯的機會,所以長大後擺脫父母的控制,迫不及待的想充分運用自由、犯錯。

一個小孩子就像是一片CD,只有體驗到了快樂、痛苦、悲傷、驕傲、受挫、愛恨等情緒,才會在心靈上留下痕跡,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依靠著這些痕跡更加健康、充實的生活下去,這就是孩子的「心理反芻」。而錯誤正是這些體驗之一,孩子小的時候犯了一些小錯誤,他會透過錯誤來確認外界與他人的關係,進而獲得對錯誤的部分免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