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老是結結巴巴的,越提醒卻變得越嚴重;說話發音不標準,常常被同學取笑,所以常常悶悶不樂,變得越來越內向。當孩子有說話不流暢的困擾時,父母與老師越是提醒,孩子卻變得越來越嚴重。常常讓父母感到焦慮而不知所措,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說話結巴的原因

 

事實上,「口吃」經常會發生在孩子的身上,特別是在兩歲半左右,這是一個發展的過度階段,也因此父母請不要過度的擔心。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突然學會大量的詞彙,因此大腦想得太快,但是嘴巴和舌頭卻跟不上,所以才會導致說話結結巴巴的情況出現。

這時,千萬不要一直提醒孩子,更不要糾正孩子要他說清楚,那樣反而會延長孩子口吃的持續時間。相反的,這時應該盡量鼓勵孩子講話,並且正常的與孩子對話,當他能越來越熟練的控制舌頭和呼吸時,口吃的情況也就會漸漸的降低。

★「壓力」與「結巴」關係

在研究文獻上,「口吃」常會與孩子是否曾經改過慣用手有關,特別是在小男生。也因此,當原本是左撇子的孩子被要求改為右手寫字時,如果出現口吃的情況時,我們往往就會建議父母盡量不要改為右手,以免導致日後口吃出現的風險。基本上,在孩子五歲之前,如果孩子有暫時性「口吃」的情況,父母往往不需要過度的擔心。

然而,基本上當孩子五歲以後,如果還有「口吃」的情況,那就必須要特別的注意。首先,應該要分辨「壓力」與「結巴」之間的關係。如果孩子平常說話都很順暢,但是需要上臺、比賽等有「壓力」的情況,「結巴」的情況會變得嚴重。這往往是因為焦慮,導致孩子在說話和換氣不順暢所引發出來的困擾。

也因此,協助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壓力」和「減少提醒」。相反的,越是提醒孩子「慢慢說」、「不要急」,往往會導致孩子更加的焦慮,反而讓孩子說話越不流暢。因此請勿模仿或是嘲笑孩子,也請不要因為孩子表達的比較慢,就搶著幫孩子回答。請讓他在放鬆的狀態下,自己一字一句把話說完,只要父母耐心的陪伴孩子度過這個時期,相信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恢復了喔!

文/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本文出自康軒學習雜誌名人談教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