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歷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埋藏了許多“定時炸彈”,隨時會威脅我們的身心健康。飲食不良、久坐不動、過度操勞……生活上我們稍有不慎,便可能中招。

10~20歲:男性要防生殖疾病,女性要防痛經
家長應關注男孩的生殖健康,儘量不給他們穿緊身牛仔褲,督促孩子運動。青春期女孩面臨升學等多方面精神壓力,容易誘發原發性 痛經,需要在母親説明下關注生理期的護理。經期避免用冷水洗頭,少吃西瓜、雪糕等生冷食物,以免因受寒引起子宮收縮,導致痛經。還要注意休息,不做劇烈運動。

20~30歲:男性要護前列腺,女性要防偏頭痛
30歲左右男性,前列腺疾病發病率為30%。久坐、不愛運動、作息不規律等與之相關。常見的前列腺炎等只是男人的“小感冒”, 可早防早治。建議,多喝水、多排尿,能減輕高濃度尿液對前列腺的刺激。女性應儘量避免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防止過分勞累;飲食要清淡,按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30~40歲:男性要防消化疾病,女性要護子宮
三四十歲的男性消化疾病高發,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症 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最為常見。共同誘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段的男性要注意規律飲食,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另外,需要提醒職場女性,21~29歲是生育黃金期,錯過這個時期可能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

40~50歲:男性要防高血壓,女性要防更年期
美國心臟病研究委員會指出,四五十歲的男人常因吃肉 過多導致三高。往往早飯常不吃、午飯隨便吃、晚飯狠狠吃。建議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吃飯時間控制在40分鐘 左右,增加蔬菜、豆類的攝入,將零食換成水果、堅果;堅持鍛煉,每週至少做2~3次步行、慢跑、游泳等運動;戒煙並遠離二手煙。遇事保持豁達、積極的精神狀態。

50~60歲:男性要防糖尿病,女性留神心臟病
中年人要多吃果蔬,減少肥肉、全脂乳製品的攝入;堅持鍛煉,如慢跑等。若減掉7%的 體重,就能將患糖尿病風險降低50%。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女性50歲後心臟病患病風險大大提高,與絕經後雌激素減少有關。80%的女性絕經年齡在44~54歲之間,

60~70歲:男性要防腦卒中,女性要防骨折
研究發現,65歲以上男性因吸煙導致 腦卒中的風險比65歲以下者高2倍。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戒煙。此外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壓。骨質疏鬆在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56%,其中女性發病率高達60%~70%。隨著年齡增長,人變得僵硬,靈活性減弱,更易跌倒,甚至骨折。可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蝦皮等,並多曬太陽。還應定期檢查骨密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

70~80歲:男性要防血管疾病,女性要防認知障礙症
從預防上講,生活節奏別太快,少吃大魚大肉,鞋襪別穿太 緊,不要經常盤腿坐或蹺二郎腿,剪指(趾)甲別太靠近皮膚等。另外,老人面對退休、喪偶等問題,感到孤獨無助,也會影響認知功能。老人應做到能動就動、能學就學、能看就看。多參加社區活動和家庭 事務,常進行學習、體力訓練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