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視別人的付出為理所當然,這點讓父母很不平衡,也很苦惱。所以看到別人的孩子會感恩,總是很羨慕,但總是不解人家為什麼那麼有福氣,才能生出那麼好的孩子。

其實會感恩的好孩子,不只是生來的,更是他們的長輩用心教來的。

 

有一次,我在一家素食餐廳用餐,鄰座坐著母女三人,引起我的好奇及注意,她們不只有說有笑,愉快的交談,還不斷讚美食物好吃,也好幾次對來服務的人說謝謝。

餐畢付完帳,那位媽媽還詢問廚房怎麼走,並帶兩個孩子到廚房謝謝廚師,然後才開開心心的離去。我聽到她們對廚師先生說:「謝謝,你們煮出這麼好吃的食物,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再來。」

這一幕讓我印象深刻,我想,世界上大概沒有比這聲道謝,更令為我們服務的人感到愉悅的話了,而這位媽媽呢,必定也是平時就很善於感恩的人,更重要的是,她不只自己做,還帶著孩子一起做!

還有一次,我搭計程車,司機先生聽到我向他道謝,便說:「這位太太,您的兩個女兒應該很大了吧?」我嚇一跳,猜想他是我的讀者或是聽眾嗎?

不料他說都不是,而是因為很多年前我們曾經搭過他的車,由於印象深刻,所以記得。原來是那天下著雨,我和孩子上了車後,我對孩子說:「要不是伯伯停下來載我們,我們可能要淋更多的雨,要謝謝伯伯喔!」兩個孩子齊聲向他道了謝。

他謙虛的說:「其實載客人是我的工作嘛!不過你這樣教孩子,真的叫我很感動。」

還記得,多年前我在高雄社教館開了兩班「父母之道」系列課程,有位媽媽學員在上完「從心教起」這一堂課的隔週,分享她的實踐心得:她帶孩子去餐廳用餐,坐定後她便對孩子說:「今天媽媽覺得很幸福、很感恩,因為我不用辛苦煮飯,還有這些阿姨來為我們服務。」說完又對來倒茶、送毛巾的服務員道謝。

期間她留意孩子的反應,孩子竟也會向中途來收碗盤的人道謝。用餐完畢,她看著,她看著服務員忙不過來,便對孩子說:「反正不趕時間,我們先簡單清理一下桌面,待會收的人就不會太辛苦。」孩子也都高高興興的配合著做起來。

這位學員說:「老師,感恩別人,不但讓自己覺得愉快,而且也是對孩子很好的身教,以前我怎麼從沒想過這麼做呢?」

你看!教孩子的同時,我們不也在修行路上成長嗎?

【康軒學習雜誌的小叮嚀】
學會感恩,才不會一味的怨天尤人,才有信心去面對生活的挑戰,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進取的心;有「感恩」的心,能讓人體會更多的美好,世界就會變得五彩繽紛,人生也將會陽光普照,瑰麗多采。

我們可以從下列這些原則,來教導孩子學會感恩:

★父母先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所以父母要實行身教,自己做到關心、感恩老人,關愛、感激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傳達感恩的觀念,並在一些小事上給予積極的引導,孩子自然會受影響。

★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讓孩子參與勞動,把感恩化為行動: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質、好行為是不斷培養出來的。為了讓孩子懂得主動尊敬他人,感恩大家,舉凡家中洗碗、擦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勞動,要讓孩子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種歸屬感;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用行動表達他對家庭的感恩。而參加社區服務、參與慈善募款等活動,以培養他的責任感。讓他們享受擁有的同時,學會回報,漸漸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適時的表揚孩子,讓孩子在感恩中體驗快樂:
當孩子幫了我們之後,真誠的說:「謝謝。」當孩子主動幫忙時,誠摯的表揚:「真不錯,你幫了我一個大忙。」當孩子參加活動回來時,也別忘了說一聲「辛苦了!」父母要對孩子的積極行為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收穫感恩的喜悅,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

讓孩子從感恩父母開始,學會關心身邊的人,關心周邊的世界。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幫助時都懂得說「謝謝」,並懂得關愛、感恩家人、朋友,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了。

文∕盧桂櫻
(本文出自康軒學習雜誌名人談教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