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各大保母的教育訓練課程中,我最常提的議題是「幫孩子找一個玩伴」。很多人很好奇常問我,這有什麼重要的?其實,孩子的遊戲發展,就是社交能力的縮影,把0~2歲的孩子們放在一起,你不難發現他們經常各玩各的,難有交集,這就是「平行遊戲」。但隨著孩子的心智年齡越來越大,再去觀察4歲前的孩子,你會發現,孩子們中間的合作、相互遊戲變多、即使團隊經驗再少的孩子,也會跟在其他玩遊戲的老手後面,當個小小跟屁蟲!
到底是先天氣質還是社交障礙,讓孩子過度的內向、害羞、退縮,這點總是困擾著非常多的爸媽!一對父母帶孩子來找我前,緊張的問:「評估會不會讓孩子害怕?我的孩子都不能接觸陌生人;平常帶不出門怎麼辦?我的孩子常到新環境就哭著說要抱?」說實在的,這樣的教養問題還蠻常發生,經過一番解釋,讓父母了解,將孩子帶來,並非要嚴肅評估,而是會讓孩子在遊戲中、快樂自在的去表現,才讓家長鬆了一口氣!
★觀察孩子的社交情緒行為
從醫學及幼兒發展的面向,我提供爸媽們透過一些簡單觀察,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社交情緒行為。
1.孩子到新環境總是很緊張,如:手拉很緊、躲在爸媽身後。
2.孩子很難交到朋友,對團體活動沒有興趣。
3.孩子在家生龍活虎,到外面卻完全不敢表演。
4.孩子容易過於嚴肅,容易誤解別人。
5.孩子在陌生人接近時,會有很強的情緒反應。
以上的幼兒行為觀察,如果有3項以上,表示孩子的個性可能影響到未來的整體發展,家長必須有更多科學教養的新做法。
★增加孩子自信四方法
那面對這群孩子,我們該如何增加孩子的自信與勇氣呢?在此提供四個方法,讓爸媽在家輕鬆做!
1.同理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的代言人:
有些孩子在爸媽強大的壓力下「叫人啊!沒禮貌。」「怎麼這麼膽小?」反而更害怕面對人群!取而代之正確的做法,我們認為爸媽、可以在第一時間幫忙發言「您好,我是小智!」「Hello,很高興認識你。」讓孩子有機會去觀察及模仿。
2.預告孩子即將遇到的人、事、物:
預告,是對適應能力較差的孩子,一定要做的功課。如:「等等有一個叔叔會來我們家吃飯,他是爸爸的好朋友,也喜歡小朋友喔!」接著再跟孩子玩一下角色扮演,讓孩子有機會提早練習一下!
3.孩子不一定要用語言,用手勢及表情也該鼓勵:
互動式的語言過少,通常也是爸媽擔心的一點!其實語言溝通的前身,是很多的表情、手勢、聲音、姿勢!孩子點點頭表示謝謝、揮揮手表示拜拜,都有其社交意義,值得鼓勵!但我長期在臨床上看到的現象是「你是啞吧嗎?不會講話」這類父母求好心切的語言,反而造成了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
4.增加社會性的活動及玩伴:
有豐富的環境及遊戲經驗,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事之一。人是群居的動物,孩子遲早要進入團體,學齡前最好的做法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讓他有一、二個好友,從一個小團體慢慢過渡到上幼稚園的一個大團體。
孩子的社交能力,會在完善的安排下像爬樓梯般的成長,如果爸媽們行有餘力,我認為不管共學團體,有趣的才藝活動,甚至固定的去公園找玩伴,都是很棒的做法。
文/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宏哲
(本文出自Top945名人談教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