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章 (134)
- Mar 04 Tue 2014 10:47
是孩子真的不專心?還是大人沒耐心?(上)
- Mar 03 Mon 2014 10:47
【怎麼樣可以讓小兒不再胖】
- Feb 28 Fri 2014 10:28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都這樣】
1、自己走路會很快;
- Feb 17 Mon 2014 13:54
【孩子終生受益的9種能力】
- Feb 13 Thu 2014 10:19
睡得好,大腦學習自然好(下)
- Feb 12 Wed 2014 08:33
睡得好,大腦學習自然好(上)
- Feb 06 Thu 2014 10:12
讓孩子穿弄髒也沒有關係的衣服上學吧!
- Feb 06 Thu 2014 09:55
【4步驟終止一哭二鬧三打滾】
開學第一天,短短的三個小時之內,近四歲的萊萊,躺在地上像天要塌下來似的哭喊尖叫了五回。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套用萊萊自己的話來說明,因為:「我不要排隊,我不要跟男生一起吃點心,我不要等,我現在就要,我不要收玩具……」只要不如她的願,她就馬上大喊:「NO……我要……」然後就往地上一摔,搥地⋯⋯哭喊。 ▲撒野的旁邊總有個順從大人 萊萊的例子,你可能不陌生吧!不管走到哪個公共場所,總會看見那樣撒野的孩子,目的呢?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想要發生的事、想要大人聽從就範。那樣的撒潑,有沒有用呢?應該是有!因為一個幼兒會到達那樣的景況,會用那樣的方式讓大人就範,可不是與生俱來的;那是累積而來的經驗,那是養成的處理情緒習慣。換句話說,剛開始的時候,當事與願違時,孩子只是不高興,或許會哭,或許會發脾氣。但這時大人拗不過孩子的發脾氣,見風轉舵,順從了孩子的要求,於是從這樣的連結裡,孩子學會:只要我發脾氣,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日積月累下來,不要多久,像萊萊一樣的孩子,就這樣養成了哭鬧的習慣,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那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養成這樣的發脾氣習慣呢?或是該如何幫助已養成一哭二鬧習慣的孩子呢? ★第一步:告訴孩子你想幫助他 平靜的告訴孩子,你想幫助他,但他那樣哭鬧,你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請他用說的來表達,像是:「讓我幫你,但你用哭的,我不知道你想要什麼,用說的我才聽得懂。」「我會幫你,但你一直大聲吼叫,我聽不懂你想要什麼,用說的我才聽得懂。」 ★第二步:告訴孩子哭鬧沒有用 一旦孩子停止哭鬧,嘗試以話語來表達時,對他表明哭鬧沒有用,讚許他以話語來表達的選擇和能力,像是:「哇,你用說的,我聽懂了,哭叫是沒有用的,我知道你做得到。」「我就知道你能用說的,現在我了解你為什麼生氣了。」 ★第三步:指認孩子的生氣情緒 先平靜的指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了解,大人確實知道他的需要,有了這個步驟,孩子比較能夠聽進大人接下來要提的建議。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現在不能吃餅乾。」「我了解你很失望今天不能買玩具。」「不能馬上玩積木你很生氣是嗎?」「我了解你很生氣媽媽得去上班。」 ★第四步:幫孩子找到平靜途徑 在孩子比較平靜後,告訴孩子他目前有的幾個選擇,導引孩子選擇,讚許孩子的選擇,像是:「坐在這張『等候椅』上等,下一個就輪到你吃點心了,你可以做得到的!」「你生日的時候可以買禮物,今天我們只來看一看,你要繼續看?還是要回家?」「吃完飯後,才吃點心,點心在這兒等你,你相信你絕對可以先吃飯再吃點心。」 就是順著以上的幾個處理原則,萊萊在教室的哭鬧情況,愈來愈少,而且還會在發脾氣前,以話語來嘗試說明她的不高興和氣憤。但遺憾的是,萊萊在家裡仍是一哭二鬧,因為她的父母很怕孩子發脾氣,所以經常順從萊萊的要求。 ▲哭鬧的背後藏著無助沒自信 暑假過後,那天開學了,我人還未進教室的門,就聽見小女孩的尖叫聲。從那個叫法,我可以想像,那個孩子應該是躺在地上哭喊和踹腳,而且八成是有人不如她的意,像是不讓她先吃點心,或不願意把玩具讓給她玩之類的事兒。 到了教室門口一看,果然與我猜測的一模一樣,新的助教一看見我,就求救般的跟我解釋:萊萊不願意等,萊萊堅持要先吃點心,萊萊說別人很壞等。換句話說,助教對萊萊的一哭二鬧三打滾撒潑束手無策。於是我走到萊萊像陀螺打滾的身子邊,平靜的看著她,然後在她喘氣的那瞬間,我說:「讓我幫助你。」然後我把雙手伸給她,等她。幾秒鐘後,我牽著又喊叫又哭叫的萊萊走到門邊,告訴她:「記得嗎?哭叫我聽不懂,用說的,我才能了解幫你……」 幾分鐘後,我牽著萊萊走回教室,帶著她坐在「等候椅」上。然後我當著萊萊的面,對助教說:「萊萊選擇坐在椅子上等,我就知道她做得到!」 是的,過了一個暑假,萊萊又在家裡養成了哭鬧的習慣。 但在教室裡,她知道哭鬧是於事無補的,她經驗過該如何做,所以只要我加以引導,她在教室裡又回復了溝通的能力,也相信自己做得到。 一個會撒潑哭鬧的孩子,其實是很無助的,因為他們得想盡辦法,讓外界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一個會大哭大鬧的孩子,其實是沒有自信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無法平靜下來,得靠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帶領孩子面對失望生氣,從以話語溝通開始!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 Jan 31 Fri 2014 17:20
【為什麼我的小孩愛打人】
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週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打人的現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反覆出現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於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範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於是出現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用有衝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達「你讓開別擋著我」「你不要弄我的東西」,但是話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搶奪過來了。 有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通過攻擊別人發洩不良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籤「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在他打人時,向對方家長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出現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同時,及時調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 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同時被衝擊到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負了,很多孩子是通過肢體衝撞來交往的,要理解對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問題。 如果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會使得孩子養成受氣包的性格,會一輩子都受人欺負。回家也別向家裡人訴說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麼的,這些都使得孩子覺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會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好讓別人不喜歡,這樣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正確的做法是,接受對方家長的道歉,對這個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們家寶寶玩(可以根據情況換個字眼),你們倆握握手吧。」 三週歲以後,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負面的信息加進去。只要孩子出現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強化! 孩子天生愛嘗試並重複那些能產生有趣、刺激後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後果變得毫無意義,他自然就放棄了。
- Jan 28 Tue 2014 10:48
【嬰幼兒大腦脆弱 最好別用3C產品】
- Jan 24 Fri 2014 18:48
【午睡讓孩子記事牢】
英國《衛報》近日發佈美國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午睡能幫助兒童更好地記住上午所學知識。 一部分孩子在下午1點到3點午睡,其他孩子沒有午睡,然後再對他們的記憶進行測試。結果,午睡的孩子記憶基本沒有變化, 記住的圖案依然是75%,而沒有午睡的孩子記憶比值卻降到65%。即使在經過晚上優質的睡眠以後,這一結果也沒有得到改善。參與該研究的美國麻塞諸塞大學的斯賓塞表示,育幼院教師或者看護人如果不能安排孩子進行午睡,會干擾他們大腦儲存記憶的正常程式,危害兒童的學習能力。 這一研究強調了睡眠在鞏固記憶方面的重要作用,經過一上午的學習後,中午的小睡,可以鞏固上午所學,也能為大腦接受下午的新知識打基礎。為此,專家建議,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午睡的習慣。
- Jan 22 Wed 2014 20:28
我的孩子說話說不停、不好好吃飯、成績差一點,就是專注力不足嗎?(下)
- Jan 22 Wed 2014 10:46
我的孩子說話說不停、不好好吃飯、成績差一點,就是專注力不足嗎?(上)
- Jan 21 Tue 2014 15:14
孩子的情緒發展
要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處理原則:
(1)、一歲前的孩子沒有口語,無法用語言表達情緒,所以哭鬧、表情及動作就是情緒表達溝通工具。
- Jan 19 Sun 2014 21:36
【寶寶頭好壯壯的幾個關鍵】
- Dec 18 Wed 2013 10:59
孩子們爭吵的情緒教養
- Dec 07 Sat 2013 09:51
孩子的第二叛逆期
12-15歲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這個時期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具有逐漸增長的成熟意識,他們對父母的管教深為反感,甚至可能會在行為上發生反抗。
- Nov 26 Tue 2013 11:53
【防止孩子亂發脾氣先減少溺愛!】
建議1:讓父母的溺愛縮水 父母愛孩子,但是也要把握好度。很多父母怕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總要幫助孩子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這種教育方式使孩子產生“萬物我為長”的心態,認為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一不順他的心思,就肆無忌憚地亂發脾氣,而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因此,父母要適當減少對孩子的寵愛,讓孩子知道自己並沒有資格對身邊的人亂發脾氣。 建議2:不要跟著孩子一起發脾氣 很多脾氣暴躁的父母看到孩子發脾氣,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這樣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首先要冷靜下來,不要跟著孩予一起發脾氣,才能順利地與孩子進行溝通。 高靜是四年級的學生,這天回家後,她讓媽媽給她買台蘋果手機,說是很多同學都有,並拿到學校裡去了。媽媽想到自己是家管,爸爸的工資要支付生活費、房貸等,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給她買如此高檔的手機了,便拒絕了她的要求。 沒想到高靜不幹了。她沖媽媽大發脾氣,說她小氣。媽媽一聽也來了氣,開始責怪高靜不懂事。結果高靜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父母找了一晚上也沒有找到。這時媽媽也很後悔當時自己的不冷靜態度。 孩子亂發脾氣,一定是他的內心需要想得到滿足。面對亂發脾氣的孩子,父母首先不要急躁,要試著平和地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只要要求合理,不用發脾氣,父母也會答應孩子的要求,從而減少孩子發脾氣的誘因。
- Nov 26 Tue 2013 11:53
【爸比陪伴,對小孩有神奇療效】
在台灣的兒童心智科門診中,大概有3/4是媽媽單獨帶孩子來看診,少見爸媽一起來、或爸爸單獨帶孩子來。我想這應該跟男性賺錢、女性顧家的傳統角色設定有關,很多爸爸都是很忙碌的。 但是在照顧整個家庭的心理需求時,不管是平日的相處,或是有問題要去看醫師時,如果爸爸很忙碌,他要扮演什麼角色?很多來看診的小朋友,偷偷告訴我:「爸爸至少要這樣做。」那就是爸爸支持媽媽,一起出來面對問題,對孩子就有神奇的療癒效果。 再忙碌的爸爸,只要回家跟媽媽說一聲:「你辛苦了!」對孩子問一聲:「你們今天有沒有聽媽媽的話?」其實就是對媽媽最大的支持,並且讓孩子知道:「不管爸爸再怎麼忙,都站在媽媽那邊,持續關心你們。」 小妮(化名)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媽媽會帶她來看診,不只是因為她在學校有很多行為問題,媽媽也為了照顧這個獨生女,辭掉工作,當全職家庭主婦,但依舊疲於奔命。 小妮在初診時,出現很多讓我擔心的症狀:她像常見的過動兒一樣「暴走」,又像自閉兒一樣,不理會任何人,不碰玩具,眼神也沒有對焦在任何地方。 我憂心忡忡地告訴小妮的媽媽,下次請她的爸爸一起來,因為我要很嚴肅地告訴他們:「照顧小妮,將會是長期抗戰!」 沒想到隔週小妮在爸媽陪伴下回診,卻讓我跌破眼鏡。小妮的爸爸牽著媽媽的手走進診間,小妮手上抱著一個可愛的洋娃娃,乖乖地坐在位置上玩,並且在我的邀請下,介紹洋娃娃讓我認識,並告訴我,洋娃娃的生活故事。只是簡單的:「爸爸支持媽媽、一起陪伴孩子」,小妮竟然就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可見父親的關心非常重要。 (作者為台北縣三重市美麗心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