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睡眠問題
一般來說,大部分兒童非病理性造成的睡眠問題,是可以透過爸媽的教養,輕鬆解決,可能發生的情形如下:

活動量造成的睡眠問題:爸媽反應最多的問題是小孩到很晚還生龍活虎,或是根本不想睡午覺,要上床睡覺總像在打仗一樣困難。很多孩子的身體活動量比較大,尤其是孩子過了兩歲後,運動跟協調能力大增,身體的精力好像用不完一樣,我們經常建議這群孩子的家長,每周至少進行三次以上的大動作遊戲時間,讓孩子有機會消耗體力、訓練耐力,一些感官運動除了能讓孩子的大腦整合一下,增加專注記憶及認知學習外,更能讓這群活動量比較大的孩子輕鬆一覺到天亮。

戶外日照不足造成睡眠問題:很多爸媽為孩子選擇的活動,多半是在家的靜態操作遊戲,較少到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白天多照太陽,有助於孩子的大腦分泌分辨日夜的神經傳導物質,如此一來,大腦才能告訴身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睡眠過程中的不適切的處理方式:在夜間睡眠中,並不是每個孩子的睡眠品質都非常好,有些孩子會翻來覆去,有些孩子則容易說夢話或夢遊。其實孩子在睡眠中發生的行為,除了會危及自身安全的動作外,通常在臨床上我們會建議爸媽先觀察,千萬不要立即把孩子叫醒或介入,中斷孩子的睡眠會傷害孩子的記憶力,因為很多孩子是可以主動再回到自己的睡眠狀態的。

作息的規律性紊亂:孩子的睡眠規律很容易跟著大人走,家中的成人如果是夜貓子,全家不能到了晚上十點後就關燈就寢上床,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壞習慣。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孩子的睡眠問題還可能因為爸媽沒有在第一時間,觀察到孩子已經有睡意,沒有掌握好最佳的入睡時間,因為孩子一旦過了自己的生理週期(如九點他就想睡了),反而不想睡,這其實非常傷害大腦學習。

睡眠儀式的問題:許多爸媽白天要上班,等到晚上才有時間跟孩子互動,於是就容易跟孩子在晚上玩比較劇烈的活動。其實,一些盪高盪低,追趕跑跳碰的遊戲,在兒童感覺統合裡是屬於耳朵內在前庭平衡覺的活動,有時候過量,或進行的時間不對,反而讓夜間的大腦更加警醒,所以睡覺前的活動,學齡前孩子的爸媽必須慎選。

文/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宏哲
(本文出自Top945名人談教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