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進補,春天打虎」,秋冬被看作「進補」的大好時節,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進補可不能隨性,而是要因人而異。

秋冬進補先要掌握3原則:

 

1.分辨體質再進補

進補之前,要先辨明各人體質,根據需要進補。切忌囫圇吞棗,錯誤進補不但不利養生,還有可能因用藥不當加重病情。

2.補品不是越貴越好

不同人的體質、病情不同,所需要的對症補藥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進補藥材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名貴越好。最好做體質辨識之後,再諮詢專業醫生選擇合適的進補方式。

3.出現上火要及時剎車

對於身體不太虛的人,頻繁進補或者選擇太過滋補的藥膳,容易出現上火等症狀。此時,最好減量或停止進補,調整出更適合自己的進補節奏。

從中醫觀點來看,冬季最容易出現三種體質:陽虛、血虛和積熱。

陽虛體質

表現:極度怕冷

進補建議:適當多食用牛羊肉藥膳

陽虛的人特別怕冷,如果你是那種冬天一到,穿了一層又一層,把自己包得緊緊的,發熱衣、暖暖包全都用上,卻還是覺得冷的人,很可能就是陽虛。

針對陽虛體質人群的進補辦法,可以採用牛羊肉藥膳。但牛羊肉選擇也要講究。牛肉應選黃牛肉而非水牛肉。中醫認為,黃牛肉性溫熱,能散寒,而水牛肉屬寒性,能清熱、生津止渴。

羊肉則要選綿羊肉而非山羊肉。中醫認為,綿羊肉是熱性的,能散寒;山羊肉則是寒性的,不適合陽虛的人用於食補。

當歸生薑羊肉湯是漢代宮廷流傳下來的食療方,對年老體弱、陽虛怕冷、關節疼痛有很好的輔助效果,此湯對女性尤其有益,可以幫助緩解經痛、產後痛、乳汁不足等問題。

血虛體質

表現:臉色萎黃、蒼白,爪甲蒼白、皮膚乾燥,心慌心悸、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女性月經量少、不孕不育等

進補建議:紅棗、枸杞、首烏、阿膠

血虛多是因慢性消耗造成的。過度勞累、久病、大病除了耗氣之外,久而久之也會造成血虛。飲食不節、營養不良等原因會損傷脾胃,而中醫認為脾胃的損傷會導致氣血不足,從而造成氣血兩虛。另外,因為外傷失血、女性月經過多,或其他慢性失血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血虛。

血虛者可以多用紅棗、枸杞等藥膳,適當進補首烏、阿膠等藥物,也有一定的養血作用。

積熱體質

表現:腹脹、上火、便秘

進補建議:蘿蔔防治胃腸積熱

冬季如果攝入了較多的高熱量飲食,又長期處於室內,缺少體力活動,胃腸蠕動較慢,就容易出現腹脹、上火、便秘等症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積熱」。針對積熱的食療方案可以選取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蘿蔔,製作成涼拌蘿蔔絲、冰糖蘿蔔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