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面的發展階段都熟練後,孩子現在已經具備良好的信心和技巧,開始準備面對進入國小中學習學校的生活。之後就會運用這些技巧,發展出握筆書寫、筆順概念、閱讀技巧、語文邏輯等學習能力,讓孩子可以從中學習中獲得成就與樂趣。

相反的,如果孩子在發展中遭遇到小小的困擾時,就必需要依賴父母細心的觀察與了解,並且提供適時的調整與矯正,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國小低年級正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是在三年級之前沒有適當的調整,往往在升上四年級時就會出現學習上的困擾。舉例來說,在國字學習時,最重要的就是筆順概念的建立,筆順並非是一個無聊的練習,與孩子日後生字記憶效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學習習慣,實際上卻是孩子日後學習是否有效率的關鍵,父母們不可以不加以注意。

請不要陷入「大腦在六歲的時候成熟」的迷思,這並非指六歲以後孩子就沒有辦法進步。事實上,大腦神經的可塑性終身存在,只是在幼年階段的可塑性較佳,但並非是絕對,不然中風的病人不都全部沒有希望了。只是當兒童進入學校後,孩子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孩子,還多了一個學生的角色,也因此必須花費時間來扮演好這個角色,導致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來協助孩子。

在四年級之前,協助寶貝補足不足之處,需要的是父母細心而仔細的觀察,進而了解孩子的問題與需求。如果只是「安慰」或「責備」孩子,期待長大之後就會改善,都不是協助孩子的適當方式。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孩子注意力發展上的特質,讓孩子建立出良好的學習動機與習慣吧!

文/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本文出自Top945名人談教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