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康康常常在玩遊戲輸了之後,就會開始暴怒。有時是對他人吼叫,有時是氣急而哭,或者耍賴鬧脾氣。這樣的狀況,其實以前偶爾就會出現一下下,但大約在四、五個月前,他這種情緒狀況越來越明顯而密集。

連續兩個月,孩子的狀況都不太好,我確實也沒想到會持續這麼久,所以沒特別處理,畢竟以前偶爾出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這是忽略法的使用。但是困擾行為持續過久,我看著康康痛苦也不忍心,於是我嘗試積極介入。

 

★先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劇本
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劇本。我很正式的把這半年的狀況,跟康康討論一遍。

康康不是不知道,即便他真誠的承諾要改善,但他就是控制不住情緒。其實,我自己也很清楚,他沒說假話。因為每當從事件發生時,他都立即反應,情緒卻能馬上拉得爆高,高到他自己都承受不了,無法靜下來好好思考再做回應,這確實不完全是他能控制的。

★再提醒孩子等一下會發生的事
第二步,在好戲還沒上演前,就提醒孩子,等一下可能會發生的事。我會這樣跟康康說:「如果你等一下玩遊戲輸了,會怎麼樣?」、「如果你又輸了,你會哭嗎?」等。

先全然了解自己的情緒劇本,才有機會改寫自己的劇本。我引導孩子,孩子說:「不會哭啦!我會想,『反正玩很多次了!』」、「我覺得我可以心平氣和!輸了也沒關係」、「我如果生氣,就趕快出去,就不會那麼生氣了!」、「反正下一次還可以玩啊……」

事先提醒孩子,可以提升孩子的覺察。等情緒一來或快來的時候,他才能更快的以轉念或離開現場的方式,處理他自己的情緒。時間一久,我對他的提醒,最好能變成他對自己的提醒,他全然靠自己,改寫自己的情緒劇本。只是,康康是個控制力很弱的孩子,如果在離開治療室之後,家長能照著這個方式在現實生活層面實施,效果會更好。

★注意孩子的成功經驗
第三步,注意孩子的成功經驗,用「恭維」式的問句,確保成功經驗的延續。當我積極介入之後,康康已經不會出現遊戲輸了就情緒爆炸的狀況,那就要提出來鼓勵。這樣的成功經驗迄今,已經持續了兩個月,真是不容易,所以,偶爾就要使用類似這樣的問句:「你怎麼做到的,怎麼有辦法輸了還能保持平靜?」

孩子能夠講出好的轉念或轉身的技巧,不管是在心裡進行自我告知,或是實際有強忍淚水離開現場的行為,都要特別提出來鼓勵。並且,讓他知道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你這樣就不會那麼痛苦,你媽媽也不會不高興,同學之間也可以好好相處……」,讓好行為跟自然增強物連結。

文∕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 所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本文出自康軒學習雜誌名人談教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ena 的頭像
    Arena

    arena點滴札記

    A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