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腕疼痛、手指無力,連包尿布都痛得掉眼淚!相信這是許多媽媽曾經有過的經驗,一旦讓「媽媽手」上身,就有吃不完的苦頭!其實,媽媽手是通俗的說法,泛指因為拇指肌腱受傷的患者,須留意預防重於治療,就能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辛苦過程。
什麼是「媽媽手」?
提到媽媽手一詞,就會直接聯想到手腕和大拇指的疼痛,到底媽媽手是哪條肌肉生病了?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曾清祥表示,媽媽手就是肌腱炎,最常發生在大拇指和手腕的交界處有一個腱鞘,剛好把兩條肌肉包在一起,一條是長的拇指外展肌;另一條是短的拇指伸肌。
由於日常生活中會頻繁的使用,造成這兩條肌肉和腱鞘發炎,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學名稱為「迪奎文氏症候群(de Quervain's)」,以症狀來區別,醫療上名為「橈骨莖狀突腱鞘炎」,手腕和大拇指相接處,以及手部相關區域,都會感覺疼痛難當,無法正常抓握物品。
橈骨腱鞘發炎的原因
造成媽媽手的原因,是因為大拇指過度使用,使得伸肌和外展肌動作很多,所以容易有發炎情形,除此之外,和懷孕後期時身體所分泌的鬆弛素也有關。曾清祥院長表示:「懷孕後期到生產前,母體為了讓生產更加順利,身體會分泌出鬆弛素,讓全身韌帶變得比較放鬆,手部也有許多韌帶肌腱,因此,平常可能做同樣分量的工作不會受傷,但是此時因韌帶較鬆弛,就容易傷及肌肉及腱鞘。」
短時間大量使用拇指
產後一步入新手媽媽階段,就有許多工作要忙,不管是擠奶、餵奶、換尿布、洗衣服和洗奶瓶,短時間內拇指的工作量大增,加上身體中鬆弛素的作用尚在,「這段時期真的非常容易受傷,可見產後媽咪的辛苦。」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全站熱搜